外婆的元宵:温暖的记忆与甜蜜的味道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3-04】
一张刻满岁月年轮的脸,一双包含慈爱的双眸,一头泛着银光的头发,她就是我那慈祥的外婆。小的时候,妈妈因为工作繁忙,经常带着我住在外婆家。那时,外婆是我生活中最亲近、最依赖的人。她不仅对我非常关心和爱护,还教会了我许多生活的点滴,更重要的是,她会做各种各样的美食,每一口都充满了对我的爱。
在众多美食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外婆做的元宵了。每逢元宵节,家里总是弥漫着糯米粉的香气,那是外婆忙碌的身影和她温柔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的场景。外婆做的元宵种类繁多,味道丰富多彩:红豆元宵、豆沙元宵、芝麻元宵、“幸福”元宵……每当我看到那些圆嘟嘟、造型可爱的元宵时,口水总会不争气地流下来。
这些元宵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承载着我对童年美好的回忆。
有一次,我也想自己动手做美食,于是对外婆说:“阿婆,我想陪你做元宵好不好啊!”外婆摸了摸我的头,慈祥地点了点头。她从储物箱中拿出现成的面粉,倒入一些温水,用手左搓搓右搓搓。“阿婆,你在干什么啊?”我看着外婆像在捏橡皮泥一样,不禁问道。“我在和面呢!”外婆耐心地解释道。
面渐渐变得有了弹性,外婆从上面揪了一大块,分成同样大小的好多小块。“跟着我一起做。”她温柔地说。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起其中一小块,先搓圆,然后把它压扁,用勺子舀一勺芝麻粉,放在扁扁的面皮上,再搓成圆溜溜的小球。这个过程虽然简单,但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却充满了新奇和乐趣。
每一次成功的搓出一个小元宵,都会让我兴奋不已,仿佛自己也成为了小小的大厨。
搓好元宵后,开煮了。小元宵们像调皮的乒乓球一样“跑进”煮沸的水里,它们在水中翻滚、跳跃,仿佛是一群欢快的小精灵。等它们浮上来后,外婆就快速地用勺子捞起,一个个玲珑可爱的小元宵在水中游来游去,让我垂涎三尺。舀起一个,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里面浓香的芝麻馅顺着嘴角流了下来,“好烫啊!
”我不禁大声喊道,嘴巴和舌头被烫得麻酥酥的,似乎没有了知觉和味觉。“慢慢吃,没人和你抢。”外婆依然慈祥地看着我,她的声音如同春风般温暖。
我舀起元宵,使劲吹了半天,再次送进“身负重伤”的嘴中。甜甜的芝麻和糯糯的米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即使咽了下去,但嘴里依然留着芝麻的喷香,让人有想吃第二口的冲动。正当我使劲嚼着时,突然觉得牙齿碰到一个很硬的东西,我吐了出来,原来是一个五毛钱的硬币!外婆笑着说:“琦琦吃到幸福元宵了,就会年年幸福。
”听说,这是外婆那里的习俗,吃到钱就意味着来年会快快乐乐,幸福安康。
这种小小的习俗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元宵节象征着团圆和美满,而元宵本身则寓意着和谐、吉祥。每一个元宵都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小时候的我不懂这些,只是单纯地享受着外婆的关爱和美味的食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逐渐明白,这些看似简单的习俗背后,隐藏着多少代人传承下来的智慧和情感。
亲人做的食物,一向是最美味的,因为里面包含着他们对我的爱与关心。每当我看到元宵,就会想起我的外婆,想起她那慈祥的笑容和温柔的目光。那些日子,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每当回忆起来,仍然觉得无比温馨。元宵节不仅是传统节日,更是一段珍贵的记忆,它将我和外婆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我心中永恒的温暖。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离开了外婆的身边,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但每到元宵节,我还是会想起外婆做的元宵,想起那些和她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我会打电话问候她,听她讲述那些年的故事,感受那份浓浓的亲情。有时候,我会自己尝试做元宵,虽然技艺远不如外婆精湛,但每一步都充满了对她的思念和感激。
元宵,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纽带。它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连接着我和外婆,连接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重视传统节日,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美好记忆。
愿每一个元宵节都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温暖和感动,愿每一份亲情都能像元宵一样,甜而不腻,永远留在心中。
亲人做的食物,一向是最美味的,因为里面包含着他们对我们的爱与关心。每当我看到元宵,就会想起我的外婆,想起她那慈祥的笑容和温柔的目光。那些日子,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每当回忆起来,仍然觉得无比温馨。元宵节不仅是传统节日,更是一段珍贵的记忆,它将我和外婆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我心中永恒的温暖。
在这篇文章中,我试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再现了与外婆共度元宵节的美好时光。文章不仅描述了制作元宵的过程,还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亲人的深深怀念。希望读者能从中感受到那份浓厚的亲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