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渔场:建在上升流显著的海域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1-30】![舟山渔场:建在上升流显著的海域](https://www.eduease.com/photo/2025/01/22/1737532791_893.jpg)
中国的舟山渔场,位于东海大陆架上,以其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悠久的渔业历史而闻名于世。作为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它与俄罗斯的千岛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以及秘鲁的秘鲁渔场并称为世界四大著名渔场。舟山渔场之所以能够成为如此重要的渔业基地,与其独特的海洋环境密不可分,尤其是其显著的上升流特征。
上升流的形成与作用
舟山渔场所在的海域,由于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寒流在此交汇,形成了强烈的上升流现象。这种上升流是指海水从深层向表层涌动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深层海水富含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元素,这些物质随着上升流被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进而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繁荣。
当台湾暖流从南向北流动时,它带来了温暖的水体,而东海沿岸寒流则从北向南流动,带来了较为寒冷的水体。这两股洋流在舟山渔场附近交汇,形成了强烈的垂直混合效应。这种混合不仅使得不同温度和盐度的水体相互交融,还促使深层的富营养化海水上涌,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浮游生物与鱼类资源的关系
浮游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的数量直接决定了整个食物链的健康状况。在舟山渔场,由于上升流带来的丰富养分,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形成了庞大的浮游生物群落。这些浮游生物不仅是小型无脊椎动物的食物来源,也是众多经济鱼类幼体的主要饵料。
例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等主要渔产,在幼年期都依赖于浮游生物作为主要食物来源。随着个体的成长,它们逐渐转向更复杂的饮食结构,但浮游生物始终是其生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浮游生物的丰盛与否,直接影响到这些鱼类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
渔业资源的多样性
舟山渔场的渔业资源极为丰富,涵盖了多种经济鱼类和虾类。除了上述提到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之外,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经济鱼类,如鳕鱼、鲳鱼、鳓鱼等。这些鱼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庞大,为渔民们提供了丰富的捕捞机会。
此外,舟山渔场还是许多经济虾类的重要栖息地,如对虾、鹰爪虾等。这些虾类不仅在中国国内市场备受欢迎,还远销海外,成为中国海洋渔业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位置的优势
舟山渔场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的浙江东北部,纬度为北纬29°30′~31°00′,东经120°30′~125°00′,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这一地理位置赋予了舟山渔场诸多天然优势:
1. 广阔的东海大陆架:东海大陆架宽广平坦,水深适中,光照充足,为海洋生物的繁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2. 长江水的流入: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每年有大量淡水和泥沙注入东海。这些泥沙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有机物,进一步提高了海域的生产力。
3. 岛屿的保护作用:舟山渔场周围分布着众多岛屿,如普陀山、岱山、嵊泗列岛等。这些岛屿不仅为鱼类提供了隐蔽场所,还起到了缓冲风浪的作用,减少了恶劣天气对渔业活动的影响。
4. 洄游路线的必经之地:舟山渔场地处东海中部,是多种经济鱼类洄游的必经之路。每年春季,大量鱼类从南方迁徙至此进行繁殖;秋季,它们又会返回南方过冬。这一规律性的洄游行为,使得舟山渔场的渔业资源具有较高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历史与现代渔业的发展
舟山渔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沿海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早在宋代,就有文献记载舟山地区的渔业活动。明清时期,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舟山渔场的开发规模逐渐扩大。到了近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渔船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舟山渔场的渔业产量迅速增长。
解放以来,浙江、江苏、福建省以及上海市来舟山渔场捕捞的渔船不断增加,辽宁、河北、山东、天津等省、市的一部分渔船亦一度来舟山渔场捕捞。如今,舟山渔场已经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渔场之一,每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渔民前来作业。
现代捕捞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捕捞技术在舟山渔场得到了广泛应用。底拖网作业是最常见的捕捞方式之一,尤其适合捕捉底层鱼类。此外,灯光围网、流刺网和帆张网等作业类型也在舟山渔场广泛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捕捞工具和技术,不仅提高了捕捞效率,也使得渔业资源的利用更加科学合理。
近年来,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减少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相关部门还积极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渔业模式。例如,通过设立禁渔期、限制捕捞量、推广生态养殖等方式,努力实现渔业资源的长期稳定发展。
舟山渔场凭借其独特的上升流特征、丰富的渔业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渔业基地。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舟山渔场将继续发挥其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为中国海洋渔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