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者:历史渊源与现代意义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2-28】
“国之大者”是指国家或影响国家的最大事情或最重要问题。具体来说,它指的是那些关系到国家整体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大问题,是影响或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事项。这一概念不仅是治国理政的标识性概念,更体现了中国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对国家长治久安最核心、最关键、最迫切问题的战略性思考和重大应对举措。
一、词源与古典背景
“国之大者”最早出自《荀子·王霸》。原文为:“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错险则危。”这句话的意思是:治国是极为重大的事,一定要认真选择立国之道和治国之人来担当这样的重任,一旦在这方面出错,国家就危险了。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国之大者”强调的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性,以及选贤任能的关键作用。
在古代,许多文献中都出现了类似的概念。例如,《左传·成公十三年》中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把祭祀和军事称之为国家大事;《左传·文公二年》也有“祀,国之大事也”。这些表述都表明,祭祀和军事在当时被视为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
晋代尚书郎挚虞在《典校五礼表》中提到:“隆礼以率教,邦国之大务也”,强调用礼仪教化民众是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务。北宋名家曾巩在《宜黄县学记》中也有“正心蒙砦国家天下之大务”的说法,指出教育和人心的正向引导是国家的重要任务。
唐代史学家杜佑编写的典制体史书《通典》第148卷《兵序》中有“夫戎事,有国之大者”,明确把重视军事视为国家大事;《宋史·赵汝愚传》上也有“言国事之大者四”等说法。由此可见,古代的学者和政要们就把那些事关国计民生的军事、礼教、祭祀等大事要事称之为“国之大者”。
二、古代“国之大者”的具体内容
历史地看,中国古代的“国之大者”主要包括农事、民生、祭祀、军事、教育、刑法、财税等影响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要事。农业事关国计民生,是古代社会的头等大事。因为农业生产不仅关系到百姓的温饱问题,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
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农业发展,如兴修水利、推广新品种、减轻赋税等。
祭祀作为古代国家的重要活动,不仅仅是宗教仪式,更是维护国家权力秩序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通过祭祀祖先和神灵,统治者可以巩固自己的合法性,增强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同时,祭祀活动也是展示国家实力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合,具有深远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军事力量关乎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古代中国地处东亚大陆,面临着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和其他邻国的威胁。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军事建设,不仅建立了庞大的常备军,还不断改进军事技术和战术,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
教育是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的重大工程。中国古代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主张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汉武帝设立太学,确立了儒家经典为官方教材,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把教育作为国家的重要政策,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官僚队伍。
赏罚刑狱事关社会秩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德主刑辅,即以道德教化为主,法律惩罚为辅。同时,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司法公正,设立了专门的司法机构,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条文,确保犯罪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无辜者不会受到冤屈。
财税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古代中国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是国家的主要纳税人。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财税管理,采取各种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如征收赋税、盐铁专营、商业税收等。
同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一些开明的统治者还推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三、现代社会中的“国之大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之大者”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现代社会的“国之大者”涵盖了更为广泛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也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政治方面,民主法治、反腐败斗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都是当前“国之大者”的重要内容。民主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才能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则是维护国家政权纯洁性和廉洁性的关键,必须坚决打击腐败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各项制度,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在经济方面,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是当前“国之大者”的重要议题。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对外开放是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在文化方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等是当前“国之大者”的重要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必须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精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风尚的根本遵循,必须大力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则是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手段,必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在科技方面,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数字经济等是当前“国之大者”的重要方向。自主创新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必须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掌握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升级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必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必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生态方面,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等是当前“国之大者”的重要课题。绿色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必须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履行减排承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四、总结
“国之大者”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演变。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国之大者”始终是国家治理和发展的重要指南,指引着国家前进的方向。通过对“国之大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国家的重大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继承和发扬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们的智慧,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和发展“国之大者”的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