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带学生玩扑克”值得点赞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6-17】
近日,武汉学院金融系黄海燕老师的一堂《会计学原理》课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门课程因其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黄老师却独辟蹊径,通过引入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玩扑克”,成功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她定制了一副会计专用扑克牌,将复杂的会计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专业知识。
创新的教学方式
黄老师的这一创举不仅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还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传统的会计学教学往往依赖于大量的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这种方式虽然严谨,但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黄老师巧妙地将知识点融入到扑克游戏中,不仅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在一次课堂上,黄老师设计了一个“模拟公司运营”的游戏。学生们被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代表一家公司,需要通过玩牌来完成各种财务决策。这些决策包括资金调配、成本控制、利润分配等,每个环节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会计知识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了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课堂的冷清与反思
近年来,大学生中的“逃课族”和“低头族”现象日益严重,高校课堂备受诟病。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但主要可以归结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沉闷、缺乏互动等因素。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高高在上,不善于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无聊和无所适从。
长此以往,学生要么选择逃课,要么在课堂上玩手机、打瞌睡,甚至有些教室里只有寥寥几人,课堂冷清、毫无生气,这显然不利于教书育人的目标实现。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许多高校采取了严格的考勤措施,如刷卡验指纹、手机拍照点名,甚至有老师通过发红包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这些措施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出勤率,但却无法真正留住他们的心。学生在被迫参加课堂的同时,仍然无法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因此,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让课堂本身具有吸引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师的责任与挑战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评价一所大学或教师的标准往往更注重科研成果,而非教学效果。这种倾向导致了许多教师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项目中,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一些高校甚至出现了科研功利化和教学荒废化的趋势。
在这种环境下,那些潜心教学、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往往因为没有发表足够的论文而在职称评定中处于劣势。例如,某位教师尽管在教学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没有发表论文,退休前依然是讲师职称。
因此,在高校课堂教学普遍不受重视的背景下,黄老师能够积极创新,进行有益的教学尝试,实属难能可贵。她的做法不仅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也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教师像黄老师一样,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期待高校的改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课堂教学的问题,高校管理层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评价标准,加大对教学的重视力度。具体而言,可以在职称晋升和资源配置上给予教学更多权重,鼓励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教学奖励基金,对那些在教学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教学比赛、开展教学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同时,高校还应严格落实“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的规定,确保高水平的教师能够直接参与本科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黄海燕老师通过“玩扑克”这一创新教学方法,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校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她的做法值得广泛推广和学习。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教师加入到教学创新的行列中,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